星期二去聽了馮翊綱先生的演講,題目是《留一個角落給幽默》。坦白說,一開始我是因為馮翊綱的關係而去的,有聽相聲應該都知道他是誰吧!雖然曾經在DVD和舞台上看過他好幾次,但那天看到他還是很不習慣。因為已經看慣了他穿長袍馬褂,突然看到他穿現代服裝還真的頗不適應。

 

馮翊綱的演講和他的相聲一樣,都非常幽默風趣。其實,與其說是演講,倒不如說是一場座談會。剛開始,他講了一小段,就主題「幽默」做了開頭,然後便讓底下的聽眾發問。幽默雖然和滑稽、搞笑類似,但層次不同。馮翊綱以幽默的翻譯者——林語堂先生的解釋:「幽」指的是不清楚、隱微的,「默」指的則是安靜的、不說出來的。兩者合在一起,指的便是留一個空間給別人思考,不要把話說得太白,而幽默的基礎是建立在「我們終須一死」的前提上。這種定義是我從未聽過,也從未想過的。或許是因為現在許多詞都被濫用的關係,很多詞早已喪失其本義,甚至被曲解了。「我們終須一死」,乍看之下十分悲觀,但背後卻是隱含著我們必須把握自己的生命,盡自己的本分,努力活著的積極意義。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幽默的定義只有他說的前半段,即不要把話說得太明白,讓人自己體會,是能讓人會心一笑的話語。但在聽了他的說明後,我才了解,幽默是要我們掌握生命。

 

馮翊綱接著又說:「生命就像是在風中搖曳的蠟燭,沒有人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忽然熄滅。」這又是一個看似悲觀的說法,但同樣的也具有積極意義。既然我們不知道生命何時會消逝,那我們為何不趕緊把握時間,去做一些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事?馮翊綱強調:「我們沒有時間抱怨。」如果一個人認真活著,忙碌於自己的生命,他怎麼會有時間來抱怨人生中的不如意?甚至連嘆氣一秒鐘都嫌浪費。當然,這並不是要我們過著忙碌的生活,以致於將自己逼得喘不過氣來,而是要我們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尤其是那些對我們來說,和生命一樣重要的事。馮翊綱以兩個相聲演員來做例子:魏龍豪表演到死前最後一刻;吳兆南已經八十多歲了,卻仍然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公演。在他看來,這兩人都是幽默的人,因為他們能掌握到幽默的意義。而他也根據聽眾的問題回答:最不幽默的行為是自殺。

 

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生命中難免會有懊惱、迷惘的時候,這時,馮翊綱的建議是停下腳步,慢慢來。他以自己做例子:年輕時相聲說得很快,但隨著年紀增長,速度逐漸放慢下來,這是對人生有了體悟之故;又舉他和搭檔——宋少卿的例子。兩人合作二十年,當然會有摩擦的時候,但他到最近幾年才學會相處之道。雖然,能有這些體會都是因為年紀的緣故,但若是我們及早了解這個道理,,也不用花費許多年的時間去摸索,甚至直到最後一刻才頓悟。

 

馮翊剛說,他看看自己,活到四十多歲,一些人生中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有興趣的事也都去嘗試過,讀的科系和從事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即使是一般人認為沒前途的戲劇工作,也做得還不錯,人生真的沒什麼可以抱怨的。他說這些時,頗有「生命就像是在風中搖曳的蠟燭,沒有人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忽然熄滅」的味道。而我看看自己,雖不能說已經歷過人生的一切,但有興趣的事也都儘量去學習、嘗試過,更可喜的是,到今天我仍保有這些興趣,也因為它們而學會一些才能。當我為了興趣而轉組、選系時,父母雖然曾經反對,但到最後仍然支持我。看看這些,我也可以說自己沒什麼好抱怨的。生活上的不如意總會過去,它只能影響一時而不能影響永遠,若是任憑它發展為人生中的陰影,也是自己的問題,是阻力還是助力全操之在己。

 

我原以為這場演講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快樂的過生活,但卻聽到更為深入的內容。不論是作為相聲演員或是其他身分,在我看來,馮翊綱先生都是個幽默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ko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