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黑之劍

闇黑之劍》三部曲:

劍之淬鍊THE DARKSWORD TRILOGY VOLUME1 FORGING THE DARKSWORD

劍之末日《THE DARKSWORD TRILOGY VOLUME2 DOOM OF THE DARKSWORD

劍之凱旋《THE DARKSWORD TRILOGY VOLUME3 TRIUMPH OF THE DARKSWORD

作者:瑪格麗特魏絲(Margaret Weis)、崔西西克曼(Tracy Hickman

譯者:織羽

 

劍之淬鍊》:二個月,《劍之末日》:二星期,《劍之凱旋》:五天。


   以上為我看完各本的時間,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一本比一本快,這當然不是因為我閱讀的速度變快了,而是劇情精采和緊湊度讓我無法將它們放下。


   基本上我覺得這部和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
《死亡之門》很像,我指的不是劇情或人物方面,而是就劇情的進展而言。這兩部對我來說都是屬於「慢熱型」的作品,一開始的步調緩慢,讓人沒有一口氣看完的興致;但大概從中期劇情開始發展後,其精采程度就會讓你難以放下它,恨不得一口氣把它看完。闇黑之劍》如此,《死亡之門》亦如此。前者我大概看到《劍之淬鍊》後面、黑鎖被處理掉後,才對故事內容感興趣起來;後者則到了第三集才引起我的興趣,雖然前兩集可以獨立成書,第一集內容也頗精采,第二集則是在緊張中還穿插著搞笑,但就是沒有令人想一口氣看完的力量。


   《
劍之淬鍊》大扺就是各個重要人物的出場,整體步調是緩慢的,甚至有點悶,搞不清楚它要做什麼。當故事舞台轉到馬理隆後,隨著更多人物的出現,劇情的腳步也開始加快起來。一直到前兩集結束,這基本上是一個很普通的奇幻故事,若照正常的發展下去,來世之境肯定是個厲害的國度,喬朗會在那邊學得厲害的本事,然後回來報仇;或是他了解沙里昂的苦心,但還是回來取得他的地位。不管怎麼說,第三集大概就是跟贊維爾和凡亞主教的對決吧!然後預言可能還是會讓魔法消失,但肯定是某種正當且感動人的理由。然而,這兩位作者總是能來點不一樣的。


   《
劍之凱旋》一開始還很正常,但到了出現來世之境的敵人就開始脫離正軌了。看到現代科技突然出現還讓我挺傻眼的,甚至覺得有些惡搞,但越看下去卻越覺得心驚。前面儘管故事黑暗卻還不至血腥,從來世之境的敵人出現後就開始血流成河了。貴族、平民、有名字的、沒名字的,通通陷入一場可怕且似乎沒有結束的一天的戰爭中,領便當(死亡)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藉由作者描述出雙方人馬各式各樣悽慘的死狀,我們看到這場戰爭的可怕,更為裡頭的人憂心。對照先前那場遊戲似的戰爭,馬理隆和薩拉肯顯得可笑極了。


   若按照常理,通常都是雙方不得不合作以對抗外來的敵人,但這樣的發展並非故事主軸,喬朗終究是和預言牽扯不清的。很少有主角這麼不幸,而這些都和預言脫不了關係。從一開始被判為活死人、被安雅偷走、逃到化外之境
……喬朗的一生在掙扎求生中度過,即使有歡笑的部分,但依舊無法掩蓋他痛苦的地方。最後所有人都離開這個世界,他卻依舊得留在這裡,為了贖罪,還得承擔罵名。是預言造就了喬朗,還是喬朗成就了預言?


   第三本有點匆忙,很多事都集中在一本內發生,前兩本的鋪陳到這裡一下子爆發出來,雖然精采卻不免讓人有匆促之感,但若要再增添劇情卻又顯多餘。我讀完的感覺是很惆悵,魔法世界就這麼消失了,那些美好的往日一去不復返,魔法國度的人民也不得不離開家園,前往另一個世界。魔法雖然散佈到宇宙中,可是要再恢復以往的榮光很困難吧!畢竟魔法再也無法像先前那樣集中。奇妙世界的逝去是我感覺惆悵的原因。這兩位作者的作品總有這種傾向,結局並不是皆大歡喜,而是含著更多的現實。人終究要靠自己的力量,外在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而人們(或是包含其他種族)也總有一套對付逆境的方法,他們總會習慣的。


   世界設定讓我感到有意思的部分莫過於魔法世界的階級和觸媒聖徒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魔法是無所不能的。既然無所不能,照理說每個人都應該過得很好,不必為生活煩惱。可是在
闇黑之劍》中,魔法卻有資源分配的問題。首先並不是想用魔法,就可以用魔法,你得有「生命之力」才行;但「生命之力」並不是那麼容易取得,至少對農奴法師來說不是,因此就形成了階級。基本上,農奴和法師本來就是一個奇異的組合,很難想像他們怎麼會合在一起。農奴法師和貴族的景象似曾相識,就連原因也非常相似,差別只在不是魔法。或者該說,只要有人類,乃至於生物的地方,就會產生強者弱者之分吧!


   觸媒聖徒則結合了魔法與法師,同時也掌管宗教。作為一個導體(?),觸媒聖徒本身是沒有力量的,可是他們擅長運用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但現實中卻又好像不是那麼有地位。這是個有趣的設定,看起來沒地位,卻又少不了他;自己獨立不成力量,必須要配合同伴才行。如果依這樣的設定寫一個主角去發展成小說,應該也蠻有趣的。


   或許是為了符合魔法世界的形象,這部書的修辭相當華麗,相對的,讀起來也很累人,這跟我沒辦法一口氣看完也有一些關係吧!我本來懷疑是不是作者的風格一向如此,可是
《龍槍》和《死亡之門》並沒有給我這樣的印象。另外,作者一些形容讓我覺得十分有趣,像月亮太陽的描述都和我們平常常見的不同,書中的月亮太陽並不總是美好的,反倒像是邪惡的、恐怖的(不過這也難怪,在一個用魔法控制天氣的世界中,對這類無法控制的事物應該會有一種厭惡和懼怕感,再加上配合劇情),特別是用「眼睛」來比喻令我印象深刻。這種比喻不需要其他的形容詞,就能表現出它們的不善。


   有些可惜的是,作者的一些設定都很有趣,但卻無法將之妥善發揮,如死靈術士,最後才出現,感覺發揮的餘地不夠。簡單來說是格局不夠,一個廣闊的世界卻僅侷限在某些部分上。



角色:


   喬朗
相較於其他人是一個蠻平面的主角,從頭看到尾,我對他最大的印象是陰暗、憤怒、自我中心,即使他後來改變了,這兩者依舊是我對他的印象。若說這是他的人格特質,我覺得作者將這點表現得很好,只是這樣也讓他遠不如其他角色有變化。對照喬朗,其他角色幾乎都是光明的,即使是如曼居的反派角色也不如他陰暗。我對反派角色的感覺是那是人的種類之一,就算厭惡也不會覺得他們陰暗。只有喬朗,他讓我切切實實的感覺到他陰暗的人生。


   沙里昂
則是非常正面的角色,他代替喬朗接受轉化之刑那段令我十分感動,真的能感覺到他對喬朗的愛護之意。後來贊維爾等人為了取走闇黑之劍,對他所做的種種破壞也讓我難過,特別是看到喬朗的描述:


   他來回摩挲著雕像殘破的手,那些認為早已熄滅的怒火再次在他體內焚燃而起。「你都受了什麼樣的折磨啊!而且他們心裡一清二楚!他們鑿蝕你的身體、敲碎你的骨頭時,你就這麼無助的看著!他們明明知道你能感覺得到每一次敲打重擊,可是竟然毫不理會!他們怎麼能這樣?」他厲聲質問,「他們竟然聽不到你的哭喊!」


   這段文字特別能讓我感覺到沙里昂所受的痛苦和喬朗心中的悲痛,那種太晚學會去愛,以致所愛的人已經離他而去的悲痛。他們兩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可說在這段達到了最高點,其他什麼沙里昂的慈悲、喬朗的悔悟等等,都不必多說,因為一切已不言自明。


   莫西亞
,老實說,我覺得他有路人化的傾向,他的存在感很薄弱。他對喬朗確實很重要,可是和其他人一比卻又不是那麼突出。明明作者有寫喬朗對他的重視,可是感覺他對喬朗仍是一廂情願的付出,得到的回報很少。他的戲份也不算少,出場也有意義,可是單就感覺來說,就是感覺不到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感覺就是一個很模糊的角色,連加洛德都比他還讓我有印象。他最搶眼的部分大概是從他那個階級去看其他各種的人事物,他是農奴法師,而不是莫西亞。或許這跟他是一個比喬朗更平面的角色有關吧!


   葛雯德琳
,她一開始出場的時候,雖然行為舉止符合她的設定,但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我想我大概會抓狂吧!因為那段愛情戲實在太老梗了,老梗的一見鍾情設定,加上作者又花了許多篇幅來描寫雙方感覺,老實說,看得很膩,我完全感受不到當中感人的氣氛,只看到狗血(囧)。要是葛雯德琳一直維持這樣的話,不管她最後有沒有解救喬朗,我都會很受不了。幸好(?),作者並沒有讓她一直這樣下去,而是讓葛雯遭受了可怕的噩運,使她前後判若兩人,這樣故事就有變化多了。死靈術士的寫法也很有意思,不同於我們的印象,這裡的葛雯是柔弱的、需要人保護的,而非凶惡的、操縱死靈去傷害人的,只可惜最後她恢復正常的部分太倉卒了,讓人有點反應不過來。


   另外,還有一點,
雖然我不喜歡那種阿貓阿狗到最後都要湊成一對的設定,可是只有主角才有愛情是怎樣,不一定要有對象,但好歹也讓他們出現一些愛情的煩惱,或似有若無的可能性,不然也來個成人的世界嘛!所有人,包括沙里昂、贊維爾等老頭,或是加洛德,生活中似乎都沒有女性存在的必要,也許是因為劇情不需要(不只是因為沒有其他女性出場的空間,也因為那是個「文明」的,不允許野蠻的情愛存在的世界,作者或許想藉此表現喬朗的不同吧!),可是只有主角有,感覺就是一整個怪,好像其他人都不是正常人或是偏愛主角一樣(偷偷說,其實我覺得莫西亞和那個女巫術士首領還蠻有發展的可能)。


   我得承認,我拚命看完三本書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辛金。這個變化莫測的角色讓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他的真實身分。毫無疑問的,辛金一出場就抓住讀者的目光,他的服裝,他似真似假的說話方式和內容,以及別人對他的看法,都讓這個角色充滿獨特的個人魅力。坦白說,一開始我並不是很喜歡辛金,覺得他太輕浮不可信任,但隨著故事發展,我漸漸開始期待辛金的出現,期待看到他的話語。或許是因為他總是用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或出現在人們想不到的地方,辛金的出現總是可以緩和全書中的沉重氣氛。辛金就像一個丑角,而他自己也說了,他是國王的弄臣。他全身上下都充滿戲劇性,包括他的過去(這麼說好像有點奇怪,總覺得辛金和過去無關的人)和死亡。辛金的死令我錯愕,感覺十分突然,而且不管是劇情還是氣勢都相當弱,沒有什麼死亡帶來的衝擊。雖然可以猜出是他假扮喬朗,但我絕對想不到他就這麼死了,總覺得他會在下一秒醒過來,舉起他的橘紅絲巾,愉快的揮舞並說些宮廷的八卦來說明他的行為。然而他假扮喬朗的動機卻又那麼說服人,辛金的確是會這樣做,更別提他始終如一的信念:他是在玩一場遊戲。事實上我一直在懷疑辛金是不是類似費資本或本資費的角色,是某個神或是舊世界的魔法師,甚至根本就是艾敏本身。然而他的死證明我的想法是錯誤的,辛金就是辛金,沒什麼其他身分(或許符合他那些身世中的某一個),或許他更符合喬朗所說,「辛金是這個世界的化身,最純粹的魔法型式。」


   喬朗的話是有道理的,辛金總是在變,沒有人知道他的下一步是什麼,甚至連他的形貌都不清楚,正如魔法的變化莫測和無目的性;而辛金的魔法又強到
似乎沒有枯竭的一天他的行為準則無法用世俗規範來判定,也不適合這樣做。他像是隨心所欲,只為個人利益而做;但這又不是最好的說法,畢竟個人利益並不是他關心的重點,他只是在玩遊戲(他曾說過,他會背叛是因為覺得無趣,而後來也證實他說的是「真話」),隨著自己的本性,這會讓我想到《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可說最接近「佛心」,又有「童心」,他的所作所為或許不合社會規範,但卻是他本來面目,而非偽裝,也是所謂「佛」。既然這是個魔法世界,而辛金又似魔法化身,他身上沒有人類社會的各種框架,只是隨自己的喜好而行。就此對照,兩人蠻相似的,或許該說辛金有童心吧!當然,這兩人不像的地方還是比較多,魯智深我們一眼就可以知道他在想什麼,辛金我們卻總是看不透他,不知他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辛金眼中沒有善惡,沒有敵我,只有玩家,如同魔法不分好壞,只有使用的人。若是再更引申一點,辛金的死亡正預示辛姆哈倫魔法世界的消失。


   不過有一點我還是不懂,辛金說最初得到預言時他也在場,還說出艾敏的型態,我本以為這是個伏筆,但為什麼後來就沒下文了?或者說,這也是他那些似真似假的話之一?

 

附註:《劍之遺贈》我還沒看,看起來故事朝更瘋狂的方向發展了。等看完再來寫心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ko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