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目前的四部曲,該是來做小總結的時候了(還是段落大意?咦,我對《冰與火》產生了愛?)。
《冰與火之歌》是部架構完整、內容充實、人物鮮活的作品,所有奇幻要素幾乎都找得到,小說技巧也高。要人物成長,有;要大冒險,有;要宮廷陰謀,當然有;要打打殺殺、熱血戰鬥場面的,有;要激情、兒童不宜的場面,有;要經歷生死關頭的,有;要死而復生、性情大變的,還是有。
而且作者發便當(賜死人物)的方式也很多變,發給重要角色決不手軟,發給一大票配角作悲壯場面更不心軟,但這便當也不是那麼絕對。有時候看起來死了,下一次出場他還是活的(當然也有死透的),還有謠言來混淆讀者視聽(像布蘭、瑞肯,還有席恩到底死了沒?獵狗呢?);就算死了,還是可以再復活。因此雖然作者發便當不心軟,但便當卻可以分成很多種口味。在這個世界裡,死亡雖是真實的,但它卻以許多種方式呈現出來。
書中多視角的寫法頗切合現在的歷史觀:多元、從小人物、各民族的觀點去看歷史,而非定於一尊。多視角不僅提供那方的狀況,並交互提供他方的消息來增加故事的廣度:其他地方也有事情正在發展;同時從那人的視角去看,就會不自覺的跟著他的思考、想法、感情走,理解他這麼做的原因,也較能體諒他。像詹姆,從艾德的角度看他是混蛋,從他自己的角度看則還不錯;還有席恩,從他的觀點看,知道他的內心,他的所作所為就不像外表那麼不可原諒。
當中還有一些技巧,像用對比和互補的角色或事物來互相映襯,如珊莎和瑪格麗我覺得就是很有趣的對照;還有寡婦的哀號和守信劍,同是從寒冰劍打造出來,到了喬佛里手中被取了這樣一個殘忍又無情的名字,詹姆則顯得有品格有騎士精神多了,更別提守信劍被用來尋找珊莎和艾莉亞;或是一些小細節,像巴利斯坦爵士說的,「坦格利安家族和瘋狂走得太近了。」,不禁會讓人想到是否是因為他們近親通婚的關係。
除此之外,書中的文化相當多元,讀者可以從中了解許多事物。《冰與火之歌》的社會基礎是建立在中古歐洲的封建社會(維斯特洛大陸)上,七大王國以古英格蘭七個王國為雛型,故事背景則大致參考玫瑰戰爭(史塔克家族和蘭尼斯特家族);東方大陸給我的感覺則像是古代西亞、地中海、還有一點羅馬風味(托卡、鬥技場)。宗教方面,七神看起來是由基督教發展而來的;舊神像是泛靈信仰,或是古老宗教;光之王則似波斯的拜火教,也就是祆教;另外黑白聖所的宗教觀很有意思,世界上其他的所有神都是千面神的千種面貌之一,比七神還猛(依照教士的說法,七神是一神的多種面貌;慈祥的人則說千面神在維斯特洛叫陌客。依照這樣推論,千面神和七神之間的關係也蠻奇妙的。)
故事大概分為三方面進行:鐵王座之爭、丹妮的復國之路,以及長城的變異。到目前為止的核心大都集中在爭奪維斯特洛的統治權上,另兩條則並行發展,但三條線有逐漸匯集在一起的趨勢。故事中的人物或是偶然遇到(如布蘭和山姆),或是自發性的尋找(如各類人去找丹妮),或交錯(如史坦尼斯出現在長城),將三條線互相牽扯在一起,在各自的發展中又似有時間順序,如丹妮和長城都像是在為未來的決戰鋪陳。事件一件接一件的接連發生,緊湊而令人目不暇給,時間上的連續性以及同時性,使《冰與火之歌》呈現宏大的場面。即使一個國王退場或一個家族沒落,也立刻會有其他國王或家族興起遞補,或是在另一起事件中再次出現。浮浮沉沉,大抵歷史就是這樣進行的。
目前的發展是各路線都到一個段落,向下一步進發。第四部多集中在維斯特洛和鐵王座部分,因為作者只寫了一半,所以我們不清楚長城和丹妮方面的情形,只能從對話和附錄來猜測。龍的事告訴我們事物都有正反兩面,丹妮如何馴龍應是下一部的重點之一,三次背叛可能也會出現,還有去找她的那些人。長城方面,除了山姆(嚴格來說也不算)和洋蔥騎士的死亡消息之外,幾乎可說是沒消沒息,感覺上史坦尼斯和瓊恩似乎在計畫些什麼。無論如何,一切迷團都只能留待第五部來解。
 
題外話:最近上映的電影《料理鼠王》總是讓我想到鼠大廚,雖然它看起來是部正當又歡樂的電影,但我總覺得是恐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ko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